衛星影像編程數據的特點
衛星影像編程數據是用于拍攝將來某一個時間段內的衛星影像圖,同時衛星的整個拍攝過程受3個主要因素影響:
1、氣候影響:由于衛星是在500-600公里上空對地球拍攝,那么就會受到云雨雪沙塵霧霾的影響,南方以云雨為主,西南西北高原有積雪的影響,北方地區有沙塵影響,再加上全國都有的霧霾影響。這些因素都會影像編程數據的進度和質量。氣候太惡劣衛星直接放棄拍攝,這些因素比較輕的話則對圖像質量造成負面影響。嚴格來說,衛星公司規定:衛星影像整體的云量不超過百分之15就算是合格的數據。
2、訂單排隊權重級別:由于可用于編程任務的衛星個數有限還要服務全球客戶,所以衛星幾乎每時每刻都是任務滿載的。新提交的訂單按照訂單時間和優先級進行順序排隊。一般經濟越發達地區訂單越多,越容易出現排隊現象。而優先級的設定主要由訂單大小、訂單金額或者是否采用了衛星加急服務。
3、面積大小和形狀:亞米級遙感衛星條帶大約15-20公里寬,南北拍攝最長約200公里,所以衛星拍攝的次數和拍攝的面積大小以及形狀都有關系:面積越大拍攝次數需要越多,形狀越不規則拍攝次數需要越多,拍攝次數越多則拍攝時間越長。
衛星影像編程數據價格:一般來說,亞米級衛星影像編程數據價格為200-550元每平方公里,衛星編程數據最小起訂面積為100平方公里,常規項目的拍攝周期為2-3個月。
可編程數據衛星影像資源
并不是所有遙感衛星都能執行編程任務,所謂編程數據一般指的是高分辨率遙感商業衛星,可用衛星資源包括:
1、美國Maxar公司的:WorldView1、WorldView2、WorldView3、GeoEye1
2、國產衛星的:高景、北京二號和長光衛星
3、法國AirBus公司的:PleiadesNEO、Pleiades、SPOT6/7